校内各有关单位: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根据《于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轻工大党发〔2020 〕68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2021年度研究生课程改革系列项目(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申报工作,现就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深度挖掘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新格局;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要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善用多种教育载体。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课程网站,将教学视频、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建设内容和要求
(一)“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四为”方针,强化价值引领功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持规范化建设,全流程管理,要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不断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制度;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到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出情感温度,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
(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必须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善于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各环节;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明确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产生预期学习成果达成度测评证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
(三)“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在学校超星平台建设线上课程;通过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线上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学术造诣高、结构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骨干队伍;获准立项的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应成为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样板,并通过其示范效应,促进我校研究生课程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四)“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要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课程教学情况等,撰写思政育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案例库,选编3-5个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五)建设课程应因课制宜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班级研讨、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等改革,科学提高学生学习强度和学业挑战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师生深度对话、交流和共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科学思辨能力。班级研讨的内容要从课程知识层面上升到专业知识层面、社会经济层面,甚至上升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层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直观了解专业、社会的发展成就。
三、组织实施
(一)立项设计阶段(2021年4月-5月)
各学院根据建设要求和内容,研究确定申报课程,填写相关课程申报书,并填写单位推荐意见,择优遴选排序上报。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1年12月)
根据《申报书》内容,各项目要积极推进改革。每个项目均要选编典型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课程团队教师应随堂跟踪授课情况,填写听课纪录,提出建设建议,共同完善教学文件、各类材料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2年5月)
全面总结建设成果,完成项目结题报告。结题验收由研究生处组织实施,考核采取材料评审和课堂检查两种方式进行。材料评审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程网站建设情况、课程档案等;课堂检查包括随堂听课、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评价等。
(四)课程授牌工作(2022年6月)
验收结论为合格以上的课程,获“武汉轻工大学思政示范课程”、“武汉轻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武汉轻工大学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称号,并授予相应课程牌匾。
四、相关要求和说明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宣传组织申报工作。“思政示范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每个学院各至少申报1门。学校将组织校内外专家择优遴选立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分第一名的将推荐申报省级示范项目。
2.申报项目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教师,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高水平教学团队(8人以内),申报课程为近五年开设的且将继续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3.鼓励申报中华优秀传统通识课程;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联合申报课程。
4.“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和所在研究生培养学院共同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及教学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所在研究生培养学院负责立项课程教学的日常指导检查。
5.立项建设项目将作为年终各学院研究生教育考核提高分的重要参考内容。
6.学校对立项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
7.“思政示范课程”、“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请各学院于2021年5月10日之前将附件1-2纸质版一式二份和附件4一式一份报至研究生工作部(处),电子版发送指定邮箱;“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请各学院于2021年4月6日之前将附件3纸质版一式二份和附件4一式一份报至研究生工作部(处),电子版发送指定邮箱。
联系人:李娇
电话:027-83923353,邮箱:625804044@qq.com。
附件1:《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书》;
附件2:《武汉轻工大学线上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申报书》;
附件3:《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书》;
附件4:《申报材料汇总表》:
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
2021年4月2日